您好!欢迎来到千秋虞氏宗亲网 !
  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
13909601149

谱谍小资料

当前所在位置: >家风建设 >谱谍小资料
商州尧女墓、家谱小话

【商州尧女墓】
       出商州城,在东郊五里许龙山上,有一座古冢,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尧女墓。墓冢北靠青山,南临丹水。山清水秀,风清月白,世人称其为“龙风呈祥”之地。
       古冢相传是上古部落联盟领袖尧的两女之墓。尧有二女一子,长女娥皇,次女女英,儿子丹朱。舜被尧选为继承人后,尧便将两女一同许配于舜。娥皇为后,女英为妃。女英生子均,被封于商, 后称商均。后舜出巡天下,不幸逝于苍梧之野。娥皇、女英闻讯大悲,含泪驾青龙奔往湘地赴丧。当飞至商州上空之时,泪尽而逝。 其子均将两母合葬龙山上。青龙亦围墓而寂。主仆们虽已逝去,但一腔幽怨却难以泄尽,至今还朝朝暮暮吞吐丹江之水,遥遥寄语湘 江,祈祷丈夫在天之灵安息。清代州官罗文思,有感于怀,追文立碑记之,并发动民众在墓的前后建起北塔南塔,以供人们焚香浏览, 北塔南塔即今龙山双塔,居商洛“八景十观”之首。
       【家谱小话】
       过去,在祠堂里,往往都供奉着本族的祖先,悬挂着世系图谱 这称之为“家谱”。
       家谱又名“家乘”。起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。当时有一种记述氏族世系的书叫“谱牒”。《史记》有“而谱牒经略,五霸更盛衰” 之句; 《后汉书》有“上告祖灵,下书谱牒”之句;隋代称“谱系”。 《隋书》载:“氏姓之书,其所由来远矣。……今录具见存者,以 为谱系篇。”古代的“谱牒”、“谱系”就是后来的“家谱”。在 历史上,唐代尤为崇尚“宗谱”。“贞观初,有诏令天下贡氏族谱”。 国家并设有“图谱局”,设置“郎令史”,掌握此项工作,于是, 续谱之风盛行。在记述家谱的方法上,古人中出现了不同的主张与 建树,形成不同的风格与流派。以“苏氏谱”与“欧阳氏谱”***为 著称。而且引起一些名家与学者的重视,形成了一项专门的学科, 称之为“谱学”。五代后,“谱学”日趋衰落。直到明代,明成祖 朱棣“以靖难都北平”后,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移民。山西、山东、 河南、安徽等地的百姓迁到河北定居。人们怀念自己的故乡,为了 记住本族的发祥之地,书以家谱加以记载。于是,修谱之风又盛行 起来。此后,不断续写,习以为俗。
家谱,通常有悬挂的宗氏图谱和帐簿式的家谱,有的叫做“家帐”。一般说,悬挂的图谱只表示姓氏支脉的繁衍情况,只记故去 的死人,用作祭祀供奉,历史价值不大。“家帐”谱则有这样几个 内容:其一,记载了民族迁徙。一般都记载了本族迁徙的时间、地 点以及辗转行程的路线,奔波流离的苦难情景等。这为研究民族迁 徙提供了可靠的资料。其二,记载了名人传略。一般家谱都记载了 本族较有影响的人士,包括学位、官职、事迹等。如在清季野史上 都把大太监李莲英说成直隶河间人,16岁入官。他的故乡——河北 大城县李贾村《李氏宗谱》,对李莲英的生卒年月、入宫时间、官职品级以及随驾幸热河、狩西安等都有确切的记载,这就纠正了一 些史书上的讹传。其三,记载了当地的重要事件。一般家谱序言中 记载了民族的兴衰,社会变革,兵祸灾异等情况,等于一个大事记。 如大城县白马堂村《马氏家谱》序言中有这样一段:“崇祯十一年 十一月十四日,祸生不测,清兵扎营龙化桥,余村被杀被掳者七十 余人,是亦先人之大不幸也……”像这样大的事情,官办县志大概 怕犯忌讳则未敢披露。而谱书则直言不讳,大胆揭露了清兵屠杀平民这一暴行,这是他书所不及谱书之处。
       中国民间家谱早就引起国外学者的瞩目。美国犹他州还建立了 一个“家谱学会”,专门研究中国的家谱。 虞则彬供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