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!欢迎来到千秋虞氏宗亲网 !
  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
13909601149

宗亲资讯

当前所在位置: >宗亲资讯
自学成才的好医生

父亲13岁那年,爷爷撒手而去,家庭的重负使得父亲高小刚毕业便无奈辍学,帮助奶奶撑起了这个家。二伯仍念高中,大伯已加入社队医生的行列。16岁的父亲便开始跟随大伯学医。由于文化水平不高,他吃的苦比一般人多得多,有时感到进步太慢,因而失去信心,尤其因为背着无法摆脱的地主子女的政治包袱,使他在人前无法抬头挺胸做人,他曾几度欲出家为僧。
       后来他为了改变环境,开始了***自离家自谋出路的生活,从王 店的虞庄只身来到汊涧的林庵,虽然人地生疏,他凭借自己的意志, 不懈努力,终于用一双勤劳的手建立起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。此时的他仍不停地学习,在医学上有了长足的进步,后又考上了六安医专,边干边学,不断地提高自己。
       78年,因工作需要,父亲又一次举家搬迁到郜山村,父亲负责一个联队一级的合作医疗机构,从里到外,一个人应付全部事务。 姐姐和我已先后上学,年幼的弟弟尚在家,家庭的担子日渐沉重起 来。第二年,我和弟弟一次玩火,不小心竟将刚住不久的新居烧得一干二净,虽经乡亲们奋力扑救,只剩下家徒四壁的空居。在母亲的看护下,可怜的我和弟弟没等到意料中的一顿责骂,父亲只是默默地在操劳着又一次建居。到现在,我和弟弟方才明白,家对于一个人的意义。
       又一次搬入新居时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祖国的大江南北, 乡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父亲也成了一名个体医生。几经挫折的父亲开始有了相当的名气,父亲学的是中医,更多的知识是靠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经验而来的,这使得父亲对一般病的诊断十分准确。邻近的人们,谁家人得了重病,总是习惯地说: “找虞先生来看看。”
       我总喜欢看父亲给人看病,把住病人的脉,说出病人的种种症状,在病人连连点头之际,仔细地看看,于是就松开手,给病情下个结论,对症下药。后来才知道,这就是望、闻、问、切。他的功夫全在手上,没有相当的经验和功底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。
       渐渐地,有许多外地人来找父亲看病,盱眙县的张洪,本市的张铺直至县城一带来找父亲的人较多,邻近乡镇也时常有人慕名而来。我们姐弟都非常佩服父亲在医术上的造诣和成就,对于******高小毕业的父亲来说,这是非常不易的。
       父亲已渐渐跨过中年,生活条件也改善了。此时的父亲又为全家人建造了三上三下的新楼房。姐姐卫校毕业后已能***当一面,开了诊所;弟弟随父亲学医,也很勤奋;我也从师专毕业到中学任教。
       父亲因为家庭出身是地主,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里,常因地主子女倍受歧视,他曾想自己受人欺,将来娶亲生子,孩子也抬不起头来,不如出家,于是就到扬州平山堂为僧。不久被伯父劝回来,继续行医。三中全会后,他事业有成,家庭日渐富裕。1997年7月1日,香港顺利回归那一天,他从汊涧书店请回一张邓小平画像放在宽敞明亮的堂屋里,点上满堂香烛,叫来全家人,他非常虔诚地躬身下拜,朗声地说:“没有您老人家,就没有我虞悦的今天。” 殿昌于 1999 年 6 月 12 日